當前的制度設計為推進我國標準化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從體制、機制、技術創(chuàng)新、國際化等多維度來考量,要提高標準化在社會方方面面的認可度,提升科研力量,打造高質量人才梯隊、拓展國際視野。標準化是一門學科,因此,對該學科的學術水平及其帶來的效益進行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評價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目前在大多數領域還停留在定性階段,只是覺得很有用。但到底有多大用?在某些行業(yè)還說不清楚,這也間接影響到了社會上方方面面的認可。未來,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成熟的標準效益評估方法,并結合我國的行業(yè)具體情況來充分反映標準化對產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目前,感覺標準化對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還沒有充分反映,應進步在科學測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標準成果的彰顯度。怎樣提高標準化的認可度?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未來在各類科技成果申報時,包括一些國家獎項的評選和各類人才稱號評比時,能將標準科學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單列出來。從而讓大家達成一個共識,這就是一個學科,就像我們熟知的物理、化學、數學學科一樣。通過給它一個應有的地位,進一步促進標準化的示范作用。如何提升標準化科研力量?當然是科技管理部門設置專門的標準化科研項目給予支持,每年持續(xù)滾動地給予支持,這樣才能實現好科研好標準。有了好的標準,在高標準化的引領下,實現初創(chuàng)技術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升級創(chuàng)新,將初創(chuàng)技術轉化為產品,實現技術成果的變現,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螺旋式上升。標準化產生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標準化領域,我們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也有非常詳實的數據。應該說,標準化的投入產出比很高,如果是運用得當,效果會非常大。大家都知道,從事標準化工作需要復合型人才。它不僅需要精深的專業(yè)知識,也需要很強的協調能力和洞悉整個產業(yè)發(fā)展趨勢的能力,國內外的情況都要了然于心。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從全球范圍來看,好的標準化人員是非常短缺的,現有的標準化人才遠遠不夠。我們希望標準化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yè)能制訂長期的標準化人才儲備計劃,在不同時期都能有一些新鮮 血液補充進來,這樣才能使我們標準化的事業(yè)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標準化是一個需要積累和積淀的事業(yè)。怎樣建設高質量人才梯隊?首先讓社會各界認為標準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術工作。對于標準化從業(yè)人員來講,要給它與貢獻相當的認可和待遇,以使標準化人員有一種職業(yè)自豪感,心無旁騖地扎到標準化工作里邊,深耕細作,成為標準化的“名匠”和“大師”。從國際標準化層面上來說,應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曾經也向別人學習,現在實現了標準化從跟跑、并跑到領跑。我們也愿意將我們在標準化實踐中取得的成果與全球分享,服務于全球經濟的發(fā)展。舉例來說,新冠肺炎在全球暴發(fā),家電行業(yè)依靠2003年SARS后積累的科研成果開發(fā)了很多能夠對病原微生物進行消殺的電器。這些產品不僅服務于全國抗疫和復工復產,還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如巴西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助力全球抗擊疫情。因為世界是一一個共同體,我們不僅需要把國內的疫情控制好,還要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國家能夠盡快把疫情控制下來。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變得更安全。標準化工作也應該有這樣的一個高度和視角。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內標準化也好,國際標準化工作也好,應該把我們國內大循環(huán)和國內外的雙循環(huán)通盤考慮。通過標準化人不斷的努力,向全球貢獻更多的標準化智慧,進而為解決全球公共問題提供國際標準化的公共產品。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整個標準化的實踐是有模式可循的。當前階段很多領域的標準化工作都經歷了跟跑、并跑到領跑3個階段。在現階段,應避免只關注標準的數量而忽視標準的質量。未來標準化工作應從數量型標準化向質量效益型標準化轉變,聚焦標準化能為標準的利益相關方帶來多大的效益。未來,應有計劃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化機構。希望大家齊心共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產生像ASTM和IEEE這樣的知名國際化標準機構,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全球的經濟和貿易發(fā)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標準化服務。另外,建議未來對標準工作的考核能從現在的完成率等指標向注重標準實施后產生效果的轉變。這將對未來的標準化工作是一個好的引導,讓大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制定好標準上來。人們總有一天會認識到標準化的益處無處不在,高標準助力高質量發(fā)展,希望共筑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源自《中國標準化》,作者:馬德軍)